当前位置:首页 >> 安七炫

2007年我国夏粮生产综述秃鞘箭竹

2022-08-15 13:12:13  战旗娱乐网

2007年我国夏粮生产综述 今年夏粮增产,是连续第四年增产,一个敏感的话题与丰收的喜讯同时浮现在人们的脑海———明年还能再增产吗?增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广大种粮农民增收的需要。去年在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续3年增产的时候,人们就担心今年怎么办。而今年的再增产用足够的经验证明了我们连续4年的丰收并不是撞大运的结果,而是在党中央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级各部门将我国农业生产纳入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大盘子中进行科学而有效运作的结果,是经过多年上下努力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增强的具体体现。所以,今年我们不应该回避连续增产的话题,而应理性地分析几年来我们是怎样克服了长期制约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产的制约因素,我们应当在目前的基础上建立起怎样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粮食生产健康可持续地增长。要综述今年的夏粮生产实在不易,因为它既有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的政策、规划、项目、方案的坚持与完善,又有这一季小麦在两百多个日日夜夜的生长过程中从总书记、总理到省长们,从农业部长、专家顾问到农技员们倾注的汗水和智慧。这样的画卷让我们一起来打开,它应该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确立思路:让政策在调整与完善中发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004年以来连续下发了4个一号文件,从农民问题到农业、农村以及建设现代农业,循序递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不断地完善粮食稳定发展的政策框架,逐步形成粮食稳定发展的统筹思路。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不仅是农业本身的任务,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实施几个统筹发展,不仅是将传统农业纳入新经济体系中进行谋划,更是在平衡工农利益、城乡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使农业大县抓粮食而不窘,做贡献且能发展;使农民荫庇于“多予少取放活”,愉快地生产粮食并获得合理收入。实践表明,这4年的粮食增产过程,是国家城乡关系不断调整、支农政策不断巩固、完善和加强的过程,是建立粮食稳定发展长效机制的一个开始。4年来,国家先后取消了农业“四税”,农民每年减负约1250亿元。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农情、粮情,财政综合补贴与财政专项补贴相结合,行业发展指南与市场运作相协调,管理逐渐规范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包括对种粮农民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推广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农民培训等财政专项资金也逐年增加,还有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对主产区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扶粮政策中,良种推广补贴政策指向最为明确,发挥了显著的增产提质作用,它既是一项惠农政策,更是一个符合目前我国实际、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粮食生产的项目。政策是导向,项目有要求。农财两部确立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目标是,示范项目区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达到100%,技术推广到位率达到100%,小麦商品率达到50%以上。在项目带动下,去年全国小麦生产良种统供率达62.6%,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今年夏收冬小麦优质率达到61.6%,提高5.5个百分点。虽然夏粮丰收了,但是粮食生产亩均收益却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2004年至2006年,全国粮食平均每亩实际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尽管今年粮食价格同比有所上涨,但仍未达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历史水平,更低于其他粮食生产大国的水平。这不仅说明目前国家的惠农扶粮政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也说明目前的粮食生产发展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利益关系的调整还仅仅是个开始。因此,支农惠农政策仍将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和加强”。突出优势:让规划的引导作用尾叶蒙桑落地生根  今年小麦尚未开镰,各地纷纷传来消息:某大毛蓼地小麦,未产先销。这是近年来优势区域产业带建设的一个成果。今年尽管部分产区因灾减产幅度较大,但主产区单产提高,能力增强,促成全国夏粮总产量增长1.9%,对全国夏粮增产的贡献率保持在86%。其中河南、安徽、湖北、江苏、四川5省增产50多亿斤,对稳定夏粮生产大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五”以来,农业部高度重视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确立了以规划引导发展的战略思想,先后编制和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农业“七大体系”建设规划》、《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等一大批规划,对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要求采取一种产品确定一个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市场,推广一套实用技术,制定一套扶持措施,尽快形成竞争力和带动力。优势农产品专用小麦的主攻方向是“抓两头(强筋、弱筋)、带中间(中筋)”,确保国内市场需求,积极争取替代并出口。在优势区域规模种植,统一供种,推广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改变混种、混收、混储,提高小麦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目标是到2007年,全国专用小麦面积比例达到40%以上。一系列规划的提出,将发展思路越描越清晰。到《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合理布局,主攻单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促进增效,构建长效机制”的总体思路。  优势区域积极打造优势产业。河南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的逆境下全省18个省辖市中15个增产,源于河南小麦产业发展的超前规划,不懈追求。早在本世纪初,河南就将发展优质小麦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全省形成了强中弱筋品种合理布局、早中晚茬科学搭配、主导品种突出的小麦生产结构。全省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技术推广规划得更早,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抓精播技术革新,今年,河南小麦生产中,成套技术推广面积达到6.7亿亩次,比上年增加7.2%。山东的桓台、阳信两个县,都以十年之久发展优质粮食生产,小麦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已实现重大突破。今年,阳信的优质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桓台的济南17号、济麦20号、淄麦12号三个优质小麦品种面积占全县小麦总面积的95.5%以上。因此可以说,连续四年的增产决不仅仅是四年的努力。健全工作制度:让行政手段形成推动力  连续四年,围绕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带头,在发展粮食生产上,亲自抓,全面抓。国务院在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刻,及时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特别是主产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非常明确我国粮食生产季节规律,亲自过问夏粮生产,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协调解决夏粮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农业部门在多年的粮食生产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稳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发展粮食生产的联席会议制度、部领导联系点制度、生产督导制度、专家指导制度和农情、粮情专报制度等。河南滑县先后成立了四个组织,建立了四项机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领导小组、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小麦冻害防治指挥部;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层层承包制、领导示范制、领导督导制。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县农业局从去年9白枝柯月到今年5月,下发各种技术管理意见、通知达14个,依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推动粮食生产措施落实。  各主产省近年来普遍加强了粮食订单收购的行政推动力度。安徽省粮食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07年小麦订单工作的通知,提出全省小麦订单面积要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4%;订单收购量要达到165万吨。结合小麦良种推广补贴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根据当前规模种植特点,做到订单与补贴同步进行,不丢一镇一乡,不失一村一户,努力提高订单覆盖率。4月11日,河北省粮食局、河北省农业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粮食订单收购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粮食、农业、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要提高认识,搞好服务,把粮食订单收购切实抓出成效。力争到2010年,全省粮食订单收购量占到社会商品粮源的50%以上,优质专用小麦订单数量达到商品量的80%以上。  如今,没有哪一项工作像抓粮食生产这样多部门参与。几年来,由农业部牵头,9部委参与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今年一季度全国农业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2.2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16.7万家,整顿农资市场58663个,立案查处假劣农资案件8029件。如今,也没有哪一项工作像抓粮食产业化经营这样全社会参与。去年的最后一天,农业部在江苏靖江举办了第6届小麦产销衔接活动,公布了中国小麦质量报告和今年优质小麦品种与布局。今年5月25日,山东省农业厅、山东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等单位主办了“2007年优质小麦品种推介与采购大会”,宣布山东强筋小麦及高白度小麦育种有突破,优质麦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今年达到80多个,全省有60多亿斤优质麦可供面粉企业选购。在东阿县现场,20万亩“山农12”一天内被订购一空,价格比市场价每公斤高出1角。制定技术路线:让标准化成为生产力  “十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近年来,农业部狠抓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在400多个县实施了“科技入户”,构建了科技推广新机制。今年年初,农业部提出,围绕实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在13个粮食主产省建设400个优质高产创建示范区,使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粮食单产提高1个百分点。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夏粮和夏收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288.6公斤和309.6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1.5%,单产对增加总产的贡献率夏粮达到66%以上、夏收小麦接近90%。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探讨了实现小麦持续增产的技术原因,一是品种保障。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育种单位已选育出若干个适宜于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的优质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品种。二是技术支撑。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基础上,农业部研究集成了适应于北纬33°—35°低、中产变高产,35°—38°黄淮海麦区、西北和华北旱作麦区和东北春麦区的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旱地小麦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技术等十大技术体系。三是应对管理。农业部每年都对秋种、春管技术方案进行调整,并在小麦生长各环节组织小麦专家指导组与各省农技人员进行田间管理跟踪和巡回指导服务。技术路线的超前制定和应变管理,强化了技术对生产的指导意义与实用效果。  在技术路线的落实上,各地近年进行了积极探索。山东桓台针对小麦生产实际,在全省率先应用了优质小麦简化栽培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三推迟、四减少”的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推迟”即推迟小麦播种期、越冬水浇水时间和春季第一次肥水运用时间;“四减少”是减少播种量、浇水次数、氮肥用量和农药用量。今年全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98%以上,全县35.6万亩小麦在后期受干热风的不利条件下平均亩产518公斤。安徽在64个县建立了600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示范区实行“五统一”服务。小麦连续两年单产、总产、优质率三突破。全省优质小麦由2005年的40.2%提高到2006年的52.4%和2007年的61.3%。  据初步统计,今年夏收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1.6%,比去年提高2.7个百分点。但是目前省区之间及相似地区之间单产水平相差较大,如山东的小麦亩产比河北高56.5公斤,安徽示范区小麦亩产比非示范区高100公斤以上。因此,科技入户仍将是小麦增产的潜力所在。加强组织服务:让基层农业队伍做大事  在四大粮食作物中小麦的种植效益最低。但小麦种植省工、省时、省力,基本种植就可带来一定收成,加之小麦生产华阴机械化程度较高,特别是统管、统防、统治等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加强,农民愿意选择小麦种植。目前,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耕作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等发展趋势成为各地发展夏粮生产共同追求的效益模式。在小麦增产的四年中,机械化作业、种子统供统管、肥料统测统配、病虫统防统治等领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大发展。国家设立的各类项目也都支持各级农业部门不断加强农业社会化技术指导与服务。几年来,一大批粮食生产先进县脱颖而出,他们贡献的不仅仅是产量和效益,更是新的工作创新和新的农业服务模式。  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各级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广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以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为重点,以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电波入户工程为手段,积极开展对农民群众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科普报刊及送科技下乡等途径,大力推广普及科学种麦、管麦技术措施,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各级农业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强社会化服务模式创新,特别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较大的地区,涌现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形式。在各级农业项目支持下,广大基层农技人员走下去,包村到户,使“几个统一”的生产组织服务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被广大粮农认可接受。今年,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积极扶持植保专业服务队,对减轻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损失发挥了关键作用。安徽动员农技人员3万名,组织植保专业服务队4263个,农机服务队1392个,建立了32个小麦“三情”监测点和31个水稻苗情监测点,加强生产动态监控,开展进村入户服务,收效显著。河南夏粮生产期间,培训农民千余万人次,技术人员下乡指导6万多人次。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承包代治面积850万亩,6500人坚守在1000多个监测点上,组建应急机防队1600个,防治小麦病虫害2.61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92%,挽回小麦产量损失64亿斤左右。四年的经验表明,我们正开辟着一条中国式的粮食发展之路。疱疹样天疱疮的中医治疗
阴道壁脱垂怎么办
常见的诱发结肠癌疾病的因素
晶体脱位是什么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